甜蜜的产业香飘沅澧
2019-10-08 15:49

□常德融媒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石力 王鹏

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夏秋之交,广袤富饶的澧阳平原满溢着丰收的喜悦。或青绿或紫红的葡萄缀满藤架,空气中飘荡着甜蜜的果香。2019年,澧县葡萄总产量6万多吨,总产值超8亿元。阳光玫瑰、红地球、夏黑无核……一串串甘甜的葡萄,从澧阳平原销往广东、深圳、广西、福建、湖北等全国10多个省市。

从“南方吐鲁番”,到如今的“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经过30多年的精心培育,澧县葡萄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多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种植面积已达4.7万亩,挂果面积超过3万亩,成为全国中熟(7月-9月)葡萄品种规模主产区,以及南方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圃。

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酿酒加工、旅游观光为辅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正在澧阳平原日益成熟,成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澧县农康现代葡萄产业园 (本版图片由澧县产业办提供)

1个人,2000株葡萄苗,澧阳平原“甜蜜的产业”由此开端

澧阳平原土地肥沃,有着5000多年的稻作历史。葡萄,也不是稀罕物。据清代修编的《直隶澧州志》记载:“葡萄蔓生,叶密,人多架种广庭以蔽夏日。”然而,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王先荣却对老家的葡萄印象深刻:“又小又酸,不好吃。”

1986年10月,王先荣在四川峨眉山下一个集镇上,看到了许多大颗饱满的葡萄。“吃在嘴里,甜进了心里。”出于好奇,王先荣一路寻到葡萄园,在那里打工、拜师学艺。

1988年,王先荣带着2000株巨峰葡萄苗回到了家,要在澧县永丰乡曾家港村的棉花地里种葡萄。

3年后,王先荣的葡萄熟了,一年净赚4万多元,成为澧阳平原一大新闻。在他的示范和带动下,很多乡亲也种起了葡萄。

1998年,已被誉为“葡萄大王”的王先荣到沿海走了一趟,发现市场上销得最火的都是标着进口水果的“美国红提”,价格每公斤高达60元以上,是自己所种葡萄的好几倍。王先荣决定种红提。然而,一位在中国南方葡萄界很有声望的前辈却告诉王先荣,南方种不出欧亚提子。王先荣偏偏“不信邪”,他花了10多万元买回半蛇皮袋子“红地球”苗,新辟2亩葡萄园作为试验基地,在园子里搭了一个棚住下。

在县政府、湖南农业大学的支持帮助下,试验基地先后引进了国内外20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与20多个本地野生砧木进行嫁接改良,自主开发新品种,加上优势的气候因子、优良的土壤养分、优质的水资源,一举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江南种植、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正常上色的难关。美国“红地球”在澧县结出累累硕果,打破了葡萄专家公认的我国南方不能种植欧亚提子的论断。

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播出专题片《南方吐鲁番》,详细报道了澧县葡萄产业。

2011年,“澧县葡萄”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澧阳平原上,一个关于葡萄的甜蜜梦想,逐渐升腾开来。

葡萄大丰收

1所大学,1个科研实践基地,澧县葡萄创下“论串卖”的价格神话

2018年3月,春到澧水两岸,正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时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晖受邀再次走进澧阳平原,为全县近400名葡萄种植户传经送宝,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说,王先荣是澧县葡萄产业的拓荒人,那么,湖南农业大学的石雪晖教授和专家团队,就是澧县葡萄产业的“护航人”。

1993年,王先荣的葡萄园1000亩葡萄挂果了。就在这时,罕见的黑痘病让王先荣的葡萄遭遇灭顶之灾。

走投无路的王先荣遇到了他的恩师——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石雪晖和湖南农大的专家连夜开出7套救治方案,挽救了刚刚兴起的葡萄产业。

从此,澧县葡萄与湖南农业大学结缘。这些年,石雪晖和同事们深入田间地头,与不少葡农成为了朋友。只要农民有技术上的难题联系她,她都会一一回复。一有时间,她就往农村里跑,手把手指导。澧县葡萄园成为了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科研实践基地,与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生产上的难题。2002年,“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葡萄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选育酿酒葡萄新品种“湘酿1号”,通过品种审定;2009年,“葡萄熟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目前,澧县正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合作积极开展“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级课题研究,即将进一步助推全县葡萄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湖南农业大学团队的帮助下,澧县葡萄产业走稳技术提升、品质升级之路。前些年,成功引进了葡萄中的贵族“阳光玫瑰”,曾一度创下了由“论斤卖”变为“论串卖”的神话,一串不到1公斤的葡萄最高卖到了100多元。

如今,“阳光玫瑰”品种成为了葡农增收的新宠,亩产值3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万元。以官垸、如东镇为代表的“阳光玫瑰”主产乡镇,2019年总面积达到1.3万亩,优质“阳光玫瑰”进入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水果连锁超市6000家以上,产地价每斤10-50元。澧县已成为全国高端优质“阳光玫瑰”栽培最大基地县和效益最好产区之一。

政府搭台 合作社抱团 小葡萄闯出大市场

2003年,欧亚种葡萄在澧县试种成功,种植技术趋于成熟。澧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葡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推动,以点带面,示范带动。

2006年,澧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葡萄产业领导小组,设立专门葡萄产业办公室,并任命一位县委常委专抓葡萄产业,各有关乡镇都相应成立了葡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解决葡萄从种植、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葡萄产业开发提供组织保证。在澧县葡萄办的指导下,澧县搭建起了营销合作组织、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把好了产品质量检验关,维护好“澧县葡萄”地标品牌。

在政府扶持方面,完善水利交通基础设施、补助苗木、提供贴息贷款和小额农户贷款、免费技术服务等;在技术服务上,聘请石雪晖为总负责人,以县葡萄协会为纽带进行,由政府“买单”,果农免费享受,极大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起,澧县逐步确立以红地球为主,搭配红宝石无核、美人指、夏黑无核、维多利亚等品种的布局模式。澧县葡萄以207国道、S302线、津(市)如(东)和城头山、官垸“三线两片”为主的产业布局雏形。

葡萄面积扩了,产量高了,问题也来了:种植零散、良种面窄、操作没有标准化;品牌意识较差,彼此压价,销售市场混乱。澧县葡萄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之路。

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2009年,王先荣牵头组建了集葡萄科研、良种繁殖、生产种植、技术培训、农资调配、葡萄销售、葡萄酒酿造于一体的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合作社对成员提供从生产到销售全程优质服务,推广标准化种植,合作社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组织销售”的“六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引领示范效应迅速显现。目前全县葡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60家,生产面积3.76万亩,入社率达80%。

合作社引领,澧县葡萄产业逐步摆脱了“小农户”抗衡“大市场”局限。如何进一步提升澧县葡萄含金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澧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摒弃以往有品质、无品牌的农产品营销困境。2006年起,澧县每年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全力唱响“澧县葡萄”品牌。葡萄节今年已是第十四届。在8月21日的第十四届澧县葡萄节上,来自省内外的6家葡萄购销企业与澧县葡萄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1.5亿元。

聘请专业营销策划公司,从VI形象视觉系统到产品包装、宣传推广策划、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葡萄品牌整体营销策划,以培育品牌推动产业发展。澧县成为全国首家标准化单穗包装品牌销售产品,“津澧”入选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原韵”系列刺葡萄酒获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第四届国际食品博览会特别推介奖。

一系列紧跟时代大潮的宣传、推广、营销活动,极大提升了澧县葡萄的品牌“含金量”。澧县葡萄的魅力也在不断发散。柳叶湖、津市、桃源等地的农民也纷纷赶到澧县取经。葡萄产业从澧阳平原发源,迅速向沅澧大地扩散,成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果子”。2014年,澧县葡萄更是吸引了新疆吐鲁番客人前来“学艺取经”。

高端、优质、工厂化,未来5年,“澧县葡萄”向市场争夺“话语权”

农产品滞销一直是困扰部分地区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难题之一。像葡萄这样的传统种植产业如何掌握市场话语权,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近些年,澧县进行了有益尝试。

2012年6月,澧县启动现代葡萄产业园建设项目,在城头山镇新建了总投资4500万元的湖南农康葡萄现代产业园,成为以引进、种植葡萄新品种为主的样板示范园基地。示范园基地成为澧县传统种植产业迈向现代化的桥梁。

产业园采用远程数据控制,实现全园区葡萄对温、光、水、肥、气等需求的自动化生产管理,通过新品种引进、葡萄产期调控、绿色防控、冷藏保鲜等新技术,搭配不同品种,延长鲜果供应期,提高生产效益。产业园产品销售定位为高端市场为主,采取现场采摘和冷藏配送相结合的方式销售,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等大型城市连锁超市,优质果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50-60元不等。

为加速产业配套,进一步提升葡萄产业的附加值,澧县新建了全国规模最大、拥有1800多个葡萄种质材料的种质资源圃;库容200m3的鲜食葡萄预冷库2座;建立年产3000吨的神州庄园葡萄酒厂,并研发出“原韵”系列刺葡萄酒。

澧县对葡萄产业的探索远不仅于此。未来5年,澧县将根据国际国内葡萄产业发展形势,依据县地特色和产业基础,瞄准全国“高端、优质、工厂化”中熟葡萄产区的目标,打响“澧县葡萄”品牌。

——强化合作引领作用。着力解决澧县葡萄产业技术标准难统一、品质参差不齐、发展后劲不足、产地价与消费价存在巨大价差等制约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创建千亩产业园。以农康葡萄合作社为引领,制定标准化、工厂化的优质葡萄生产技术规程,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企业、大户积极推广应用,建设千亩国家级葡萄产业园,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葡萄产业发展,生产优质中熟葡萄产品,增强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

——推进品牌升级。搭建县级葡萄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提升园区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每个园区年度内定期开展自律性检测5次以上,保证出园葡萄产品合格率100%。大力推进“二品一标”认证,努力提升“澧县葡萄”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

——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围绕城头山、彭头山等旅游目的地,扶持建设中小型葡萄酒堡酒庄和精品葡萄园,建设城头山葡萄特色小镇,大力发展葡萄休闲、采摘、观光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点击下图或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image.png

实习编辑:刘盼

编辑:祝嘉锶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