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如何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8-07-29 10:16
4月,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者按

今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列入2018年工作要点。3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云文带领市人大农业委的同志先后赴汉寿县、鼎城区、临澧县、津市市,对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题调研。4月,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油茶产业作为我市传统的林业特色产业,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具有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协调的特性。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部署,以国家和省级重点油茶基地县建设为抓手,把油茶产业作为生态宜居的绿色工程,乡村振兴的特色工程,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步入新时期,呈现新态势,已经成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最具潜力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油茶.jpg产业现状与发展愿景

我市油茶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桃源、鼎城、汉寿、临澧四个县区,其中桃源县、鼎城区、汉寿县已被国家列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区县。全市现有油茶种植总面积177万亩,居全省第6位。其中,有5万亩以上油茶乡镇7个,万亩以上油茶乡镇23个,建立5000亩以上高产油茶新造林示范基地15处,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18处;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5家,入社农户8000户。

全市现有规模油茶加工企业25家,其中省、市龙头企业7家,年生产能力4万吨, 2017年全市产油茶鲜果18万吨,茶油1.4万吨,综合产值由2015年的12亿元增加到32.7亿元,实现翻番。

“鼎城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3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桃花源”牌茶油通过了国家、美国、欧盟、日本的有机认证;“灵犀”牌茶油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省著名商标,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泥头山”牌茶油获2017年中国国际粮油产品金奖。

我市油茶产业按照省政府关于打造全省油茶“千亿级”产业和市委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部署,通过国家项目引导,政府专项扶持,加强油茶重点县建设,公司大户带动,林农参与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沿线两侧,打造百里油茶产业带,加强油茶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到2022年使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油5万吨。创建“常德茶油”地理标志品牌,培育1家油茶产业上市公司,年创产值100亿元,将常德建设成“中国茶油之乡”。

基地建设。新增200亩的油茶新品种采穗圃,建设4个油茶定点育苗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6处,建立优质高效丰产油茶林110万亩。

园区建设。建设油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1个油茶交易市场,建设油茶特色产业园10个。

加工企业建设。重点支持和培育5家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鼓励现有油茶加工企业整合、重组1家上市油茶产业公司。

品牌建设。成功打造“常德茶油”公共品牌,建成常德油茶产业标准化体系和油茶产品可追溯源体系。

政府作为与现实困境

顶层设计。2017年,结合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制定了全市百里油茶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全市油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高位推进。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在农业农村工作中重点考核。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常德市油茶发展专项资金奖补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油茶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的力度。

机制创新。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和整合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拓宽金融融资渠道的投入机制,全市累计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5.7亿元,其中,企业、大户及个人等社会投入达到4.1亿元。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新模式,形成了以农户自主经营为基本形式、专业合作组织为重要形式、种植大户为生力军、龙头企业为主导力量的多元化模式。

科技引领。建立省级油茶良种采穗圃2个、省级定点育苗基地4个,重点推广“铁城一号”、常林系列、湘林系列等优良无性系油茶良种,油茶良种运用率达100%。建立油茶科技示范乡、村、户(园)139个,示范点33个。

虽然常德油茶产业有良好基础,但也面临现实困境:

规模比重仍然偏小。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仅占全省2092万亩的9%,比历史上最大种植面积220万亩的规模还少43万亩;2017年全市25家加工企业生产茶油1.4万吨,仅占全省29.1万吨的5%,实现油茶综合产值32.7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657.7亿元的4.97%,占当年全省油茶产值350亿元的9%。

政策对接落地不够。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特别是在今年初,省政府响亮提出要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全省“千亿级”产业。而我市在2009年之后没有再出台政策性文件。尽管个别区县近几年也研究出台了一些发展意见,但全市大多数种植基地、大户、茶农享受到的政策红利非常之少。

高产优质基地较少。预期丰产后亩产油20公斤以上的优质林仅为33万亩,另外144万亩为树龄老化、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低产林、绝收林。集中连片种植基地,5000亩以上的丰产基地仅有7处。在30多万亩新造优质林中,仅有17万亩初步形成产出。

全方位科技支撑乏力。因全市现有育苗科研力量不足导致优质种苗基地少、优质种苗供给少,少数林农甚至寻找“土苗”移栽。有的基地缺乏科学管护,新栽树苗患(炭疽)病枯叶死亡,让林农误认为新品种为水土不服的“杂交苗”,排斥优质苗推广。有的企业因没有科研能力做产品分析检验,错误认为新造林不如老茶林茶籽质量,压低新茶林茶籽收购价格。

产业发展规范化水平较低。由于产业规划、基地建设标准不高,种苗选育、用肥培管、鲜果采摘、烘干收储等生产环节规范化水平较低等原因,我市优质茶籽产量非常之少。同时,我市油茶企业精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数加工企业尽管生产出了茶油,但由于加工标准不高、品牌不响等原因,还不能真正打开市场销路。

人大常委会审议与代表建言

4月1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和联组审议上,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全市油茶产业如何更好更快更优发展各抒己见,为“打造百亿油茶健康产业”建真言、献良策。

——建立统筹推进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建立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市油茶产业发展领导体系,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定期调度,协调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问题。将油茶产业发展考核列入油茶主产区区县(市)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评估考核内容。

——出台发展油茶产业扶持政策及实施意见。对接全省打造“千亿级”油茶产业发展目标,市人民政府要围绕“企业+基地+农户”油茶发展模式中的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仓储物流、油茶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高起点制定全市油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专题研究油茶产业发展到年的实施计划,及时出台《促进常德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金融、信贷、国土、财政、税收、科技、涉农项目等政策的倾斜扶持。

——加大财政及金融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5〕14号)要求,市县财政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规模的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扶持、考核奖励、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等措施设立常德油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产区各区县(市)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加大对种植基地、大户、加工企业的奖励扶持、资金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优化工作流程,加大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

——加强发展油茶产业的服务平台建设。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良种繁育、科技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全市油茶协会的信息、技术、信贷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为全市油茶种植基地、专业村镇、骨干加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打造常德茶油公共品牌。全市油茶企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强化茶油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质量监管。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支持油茶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引导茶油品牌整合,加大常德茶油品质品牌的监管和宣传,提升常德茶油公共品牌效应。市人民政府要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我市农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编辑:董俊

来源:常德日报

【新闻专题】点击进入▼

image_1515570945.255752.jpg

想看更多精彩新闻

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1.jpg

2.gif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