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共商大计 —— 政协常德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发言摘登
2018-12-25 09:40
政协常德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发言摘登

长.jpg

助推常德米粉进军“百亿产业”

程青龙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一、当前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

1.常德米粉飘香人气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德米粉店铺市城区有1200多家、区县(市)有7000多家,市域外有上万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2.常德米粉味美惹人俏。常德米粉以“滑爽、柔韧、劲道”独特口味风靡全国,让食客们情有独钟,在湘菜走俏地区的粉丝群体和回头客与日俱增。

3.常德米粉质优产能大。当前,全市米粉消费刚需基本稳定在每日25万公斤左右,年产值约20亿元,相比全国5000亿元的米粉年需求量,所占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巨大。

二、加快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有困难有障碍

1.政府规划扶持乏力。常德米粉目前还尚未出台总体规划、尚未出炉扶持计划、尚未形成行业标准、尚未制定护航规制。

2.米粉品质品牌不硬。目前,除了津市牛肉米粉,盛名之下仍欠缺叫得响的知名主导品牌。

3.行业恶性竞争掣肘。伴随米粉生产企业技改升级,引发新一轮恶性竞争,“市场抢战”日趋白热化。

4.产业社会形象堪忧。基于收益风险考量,常德米粉餐饮店服务模式滞后且水准不高,卫生状况堪忧,外部形象整体欠佳。

三、常德米粉进军“百亿产业”有可为有可期

建议因势利导聚焦一个目标,抓紧蓄势发力,精心打造“五个一”工程:

1.聚合力打造“领航工程”,抓紧成立一套抓建班子。成立一套培优培强米粉产业的领导班子,加大组织领导和服务指导。

2.聚共识打造“民生工程”,精心编制一个发展规划加快各类地标保护和拳头产品的认证创牌。

3.促规范打造“立标工程”,从严规制一套行业标准。整章建制发挥市米粉行业协会作用,设立“常德米粉市级检验检测中心”。

4.强内涵打造“名片工程”,用心讲好一个品牌故事。深入挖掘常德米粉文化渊源和内涵底蕴,厚植品牌文化和情怀,讲好讲透常德米粉品牌传承创新故事。

5.重引导打造“优质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加快自主研发技改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聚力打造安全合规可信赖的标准化集约化常德米粉“中央厨房”,强化产业集群规模效应。

发展茶叶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刘伟委员代表民进常德市委发言

常德素有“中国江南茶乡”之称,虽说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品质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常德茶叶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大力发展常德茶叶产业,不仅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更可为加快推动常德经济发展。

建议:

1.坚定一个目标。要坚定不移地主攻“常德红茶”,争当湖南红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全力打造湖南红茶产业第一集群、湖南红茶产业第一园区、湖南红茶产业第一品牌。在此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议将政府投入的每年2000万元的扶持引导资金,纳入常态化财政预算。

2.讲好一个故事。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向全国征集常德红茶logo标志和宣传用语,讲好常德茶叶的历史故事、品质故事和文化故事,扩大常德茶的影响力。

3.撬开一方市场。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求,立足常德茶叶产业的实际开展各类展销活动,让常德人充当常德茶叶的义务宣传员。同时,建议茶叶出口相关部门带领全市茶企大胆的做外贸、抢订单,支持他们广拓销售渠道,走出国门,撬动全球茶叶市场份额。

4.做强一些品牌。建议政府举办茶事活动或者综艺活动,做好茶叶品牌的宣传和营销,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宣传推介时,支持常德茶企组团参展营销,高密度推介常德茶叶的高品质,促进消费者对常德茶叶的熟知度和认知度。

5.扶持一批龙头。要培育并扶持一批销售过亿的龙头茶企,实现过10亿龙头茶企的突破,为茶叶龙头企业在办证、融资和销售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和必要支持。同时,引导龙头茶企开展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茶园游、生态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设计打造茶旅精品线。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王运先委员代表市政协汉寿县活动组发言

目前我市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质量不高、基础不扎实的问题,也暴露出运行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供水保障能力不高。一是水源保障率低,水源铁、锰等指标超标严重。二是水量保障率低。比城市供水标准不低于150升/每人每天标准明显偏低。三是水质保障率低。全市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水质合格率明显低于地表水厂。

2.供水长效机制不健全。一是水费价格不合理。二是电费成本难承受,电费占水厂运行成本比重高。三是工程保护很吃力。农村供水点多、线长、面广,工程保护难度非常大。四是水质自检难达标。

3.供水管理能力不匹配。一是政府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二是供水从业人员不够,整体素质不高。

4.提质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上级投资政策调整,巩固提升资金难以筹措,工程建设举步维艰。

为此建议:

1.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一是督促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章立制。二是强化供水厂规范化制水、供水职责。三是督促各区县(市)制订突发事件供水应急预案,及时化解重大水污染事故。

2.探索建立水价补偿机制。一是农村饮水工程用电参照0.484元/度的农排电价。二是对于普遍存在的运营水厂亏损问题,建议出台水价补偿机制。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水价调价机制。四是提高维修养护和水质检测费标准。

3.启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一是消除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盲区。二是加快提质升级。改造规模小、标准低的供水厂。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对水压、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对各区县(市)设立市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基金,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质改造实行以奖代投。引导银行资金、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供水建设。

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建设健康活力常德

王夏一委员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发言

一、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体育消费结构“一高一低”。即体育产业总产值较高,在体育消费结构中参与性消费低。

2.体育产业关联“一长一短”。我市专业体育发展较好,体育协会已发展到47个,但我市体育产业链延伸度非常短。

3.体育产品供需“一多一少”。群众对体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群众体育设施供应短缺,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种类太少。

4.体育事业发展“一快一慢”。目前,我市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较快,但体育人才队伍发展慢。

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建议

1.加快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一要“补短板”,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二要“调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设施结构布局。三要“提质量”,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利用率。

2.重点发展特色运动项目。一是积极创办、申办高端体育赛事,打造“常德马拉松”原创赛事IP。二是根据常德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打造“水上运动之城”。三是把握市场需求热点,全方位开发体育健身娱乐项目。

3.联动发展相关协同产业。一是更好展示体育旅游风情。二是加快发展体育用品业。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

4.培养体育人才队伍。要创新机制,注意从社会公开选拔、招聘等多种途径,选调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5.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一是要推动体育融入生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组织地推广和普及相关规范、安全的体育活动。二是将体育产业纳入招商项目之中,激发民营资本融入体育产业发展。三是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四是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打造百亿产业  争创中国油茶之乡

陈华委员代表市政协原经科人资环委发言

常德油茶种植历史悠久,优势突出,桃源、鼎城、汉寿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区县,2017年全市油茶产业综合产值由2015年的12亿元增加到32.7亿元,实现翻番。按照现有的基础打造百亿油茶产业,油茶产业将成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最具潜力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因油茶产业是一个投入大、收效慢的产业,其发展受资金制约严重,建议:

1.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对接全省打造“千亿级”油茶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全市油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突出金融、信贷、国土、财政、税收、科技、涉农项目等政策的倾斜扶持,制定《促进常德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年度预算中安排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扶持、考核奖励、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等措施设立常德油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产区各区县(市)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加大对种植基地、大户、加工企业的奖励扶持、资金支持力度。

3.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良种繁育、科技服务、销售等专业服务平台中心,发挥全市油茶协会作用,为全市油茶种植基地、专业村镇、骨干加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打造茶油公共品牌。抓好茶油质量监管时延伸油茶产业链,推动茶油品牌整合,提升常德茶油公共品牌效应,解决销售难题。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配套产品,完善政府增信机制和林权交易机制,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做好财政补贴资金、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联动,将四方分担风险模式应用于油茶产业。 

保护工业遗产  守住城市记忆

毛雅琴委员代表市政协原文教卫体委发言

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意义

1.合理利用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可促进土地、厂房设施等资源再利用。

2.增强产业自信。保护工业遗产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思考和启迪,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3.丰富文化遗存。保护工业遗产就是培植社会文化根基、保持人类文化传承、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4.传承城市文明。工业遗产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对于提升文化品位、维护历史风貌、传承工业文明具有特殊意义。

二、工业遗产现状

历史久远。我市近现代工业起源于清末民初,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规模较大。常德历来是湘西北工业重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品牌众多。常纺、有线电厂、常纺机、武陵酒厂当时名噪全国,武陵酒、斑马牌高级蚊香、麦穗牌味精、梅花牌糖化酶等一大批名优产品和工业品牌享誉国内外。

三、工业遗产危机

1.实物损毁或即将消失。昔日的工厂车间面临大量损毁和灭失的威胁。

2.企业衰落品牌逐渐淡出。部分传统知名工业品牌在市场经济激烈搏杀中黯然失色、衰落消失。

3.工艺失传精神传承缺失。随着行业兴衰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停产了消失了,有些工艺和技法没能传承和保存下来。

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建议

一是提高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认识,形成保护工业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建立工业遗产资源数据库。要加强资料整理研究,加强生产工艺和工业工匠精神的挖掘传承,建立准确完整的工业遗产资源库。

三是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开发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规划,要因地制宜,个性分析,将保护利用开发有机结合。

四是加大工业遗产保护投入。政府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不可移动工业遗产的日常维护维修,加强可移动的机器设备、档案资料的征集收藏。

五是大力加强工业品牌建设和保护。市政府要出台引导政策积极培育,鼓励各企业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打造常德工业品牌。

聚力公用品牌建设  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陈芳委员代表民建常德市委发言

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和整合,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常德品牌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意义重大。

一、现状分析

1.品牌数量较多。我市现有区域公用品牌33个(按业务主管部门划分统计),基本形成了“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格局。

2.领域相对集中。我市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与加工、畜牧水产养殖与加工两大领域。

3.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区域公用品牌产品的种植面积达到289.7万亩,2017年全市区域公用品牌实现总产值114.5亿元。

4.市场价值渐显。几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认可度、消费记忆感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二、短板差距

1.内生动力不足。全市约200多家经济组织(企业、协会、合作社和养殖场)参与了33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和运营,但仅13个龙头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

2.资源整合不够。大部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得不到控制。个别区域公用品牌缺乏市场互利合作,资源整合不够。

3.市场营销不优。一是营销方式较为单一,二是营销理念较为落后,三是营销层次较为低端。

三、对策建议

1.明确发展重点。编制《常德市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战略引导。

2.科学整合资源。做好行业资源整合和企业资源整合,要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公用品牌结合。

3.完善激励政策。建议由发改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常德市品牌建设奖励办法》(常政发〔2015〕16号)进行修订完善。

4.注重产品品质。对行业已有的种养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范、质量溯源体系等进行修改和完善,从源头上严把区域公用品牌品质关口。要从流通环节控制品质。

5.优化营销模式。一是与国内专业品牌营销策划团队合作,二是与国内创新创意团队合作,三是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立起立体化的营销网络。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刻不容缓

周思新委员代表民盟常德市委发言

一、存在的问题

1.规划布局不合理,普惠性资源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但受政策、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将学前教育过于推向市场,导致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欠规范。二是城区公办幼儿园极少。三是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足。

2.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幼儿园收费差距太大。一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当部分普惠性民办园存在设施陈旧、设备落后,生活设施不配套,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二是普惠性幼儿园奖补力度很弱,奖补力度还有待加强。三是优质民办幼儿园收费居高不下,让多数家庭“望园兴叹”。

3.幼教队伍建设滞后,师资质量令人担忧。一是依法依规编制配备不到位。二是幼教老师工资待遇太低,导致优秀幼师留不住,进不来。三是教师质量严重参差不齐。农村公办幼儿园及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下,年龄结构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

二、对策与建议

1.深化改革,补齐短板,确保目标实现。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办园体制、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等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

2.完善规划,优化布局,确保学位充足。要切实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加快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

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普惠。积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普惠学前教育。

4.加强监管和引导,合理核定各类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对民办园收费价格监管,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

5.创新用人机制,下大力提高幼教师资队伍质量。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大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

聚焦城镇扶贫  携手全面小康

伍由委员代表市政协桃源县活动组发言

在农村精准扶贫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城镇贫困群体却成为政策遗忘的“角落”、城市发展的“盲区”,呈现出农村热城市冷的巨大反差。为此建议:

一、城镇扶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市民的生活依然十分艰难,连最基本的“两不愁三保障”都无法得以满足。

二、推进城镇扶贫的对策建议

1.坚持“两手”齐抓,加强城镇扶贫。尽快出台《关于开展城镇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抓紧制定《2019-2020 城市精准脱贫攻坚计划》,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城镇扶贫工作新格局。

2.做好精准识别,实行建档立卡。要尽快确定城镇贫困群体的认定标准,将城镇“三无”人员、低保户和因病、因残、因祸、失业、教育、无住房造成家庭支出较大,且家庭月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的支出型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建档立卡帮扶对象。积极开发全市城镇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民政、卫计、人社、教育、住保等各类扶贫数据的共联共享,做好精准识别。

3.整合现有政策,形成拳头效应。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对其认定标准、补助额度、申报流程等进行系统研判和整合,切实提升城镇扶贫政策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4.完善保障措施,实施精准帮扶。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更具突破性、更有保障力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兜底保障一批、就业创业发展一批、保障住房安置一批、助学扶智造血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和扶志励志引导一批。

5.引导社会参与,开展多元救助。要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区主推、社会参与”的多元互联共治的工作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城镇扶贫提供多种选择。

建立德版企业成长数据库

市政协委员  聂东华

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已在沅澧大地形成了大好态势,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动能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依托“德版企业成长数据库”来推动“产业立市”战略方针有效运行。

建立“德版企业成长数据库”,主要从评审入库企业、细化配套措施、加强资源统筹等三方面着手,扶持与推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引导我市在优势项目上形成产业链,在优势产业链上形成产业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加强申报认定,建立德版企业成长数据库。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00 家企业进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试点示范,力争3至5年,推动一批入库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倍增,全市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2.加强供需对接,细化配套措施实现精准扶持。建议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德版”企业入库培育计划,通过创新优化政策、产业、资本、人才要素供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3.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实现全产业链服务。通过搭建公共平台、强化督查考核和加强舆论引导,切实提升政府效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改变过去零碎化、一次性的扶持模式,推动供给要素实现全链条按需配置。

大力发展医药产业

市政协委员  侯奇伟

我市现有医药企业31家, 2017年共安排就业4万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约54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近5亿元。但相对存在规模小、投资少、步子慢,后劲严重不足等问题。

新形势下,我市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动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三大优势产业升级。为此建议:

1.精准对接行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研发力度。着力引导企业从丰富医药品种、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等方面精准对接国、省政策,同时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力度,引导更多资金投入新医药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2.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深挖中药资源。要加快培育形成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中成药及饮片、高端原料药、精神类化学药制剂、智能医疗器械等4大特色医药产业区域。整合资源建好中医药产业园,生产高端化学药品,努力实现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

3.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外部环境。要切实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互动,大力推进新医药产业体制机制改革。

4.制定医药产业战略规划,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建“生物医药发展领导组织”,制定常德市医药产业发展纲要,统筹协调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具体问题。根据政策对重点企业给予支持,通过建立完善税收优惠、利益补偿等机制,引导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引进和培训高端创新人才。

要把更大的力量聚焦在工业上

市政协委员  曾  君

今年1至11月,全市新开工和新引进亿元工业项目分别是97个、120个,均超过了往年同期水平。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8户,居全省第三位。这是一种可喜的势头,但基础薄弱和外部环境的压力使得工业发展仍然步履艰难。

2019年如何振兴实体经济、助推工业发展,我们建议:

1.力量再加强。领导精力向工业倾斜,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干部配备向工业倾斜,将懂工业、懂招商、懂项目的领导干部充实到工业经济一线。考核权重向工业倾斜,适当提高工业经济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2.措施再加力。一是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出台专门政策,支持武陵酒业、德山酒业做大做强,扶持食品、纺织等本土产业和车桥、纺机等优势产业。二是推进园区配套完善,抓好标准化厂房建设,营造“适销对路”“拎包入住”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以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紧盯各区县(市)开工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目标,切实帮企业降成本、解难题、促发展。

3.机制再放活。要敢于让利于企,出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招商政策;要创新引才机制,用市场化的机制引进抓工业、引项目的专业人才;要破除利益藩篱,打造“服务最好、收费最低、干扰最少”的政务服务环境。

4.投入再加大。加大财政投入,按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配套工业转型专项资金。加大基金投入,打通产业基金到实体经济的通道。加大金融投入,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

5.思想再解放。观念要转变,思想要更新,改革要大胆。

点击下图观看“两会”直播▼

微信图片_20181223153558.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两会”专题报道▼

微信图片_20181223155108.jpg


编辑:罗希

来源:常德日报


进入【答题攻略专题】每天20题助你闯关成功!

攻略11.png

点击下图进入全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挑战赛 

微信图片_20180903145915.jpg

点击地址也可进入 ▼

 http://gameapi.zixiaokj.com/

想看更多精彩新闻

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1.jpg

2.gif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