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 感受历史穿行中的常德城市交通变迁
2018-11-07 11:08
『常德融媒』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

微信图片_20181015174454.jpg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常德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让常德城在时间的洪流中破茧成蝶。常德融媒将立足于全媒体报道优势,以多种形式,为您讲述40年岁月流转中我市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回眸风云40年的变迁。  


常德晚报记者 游涛 蒋文辉 蔡文龙 

通讯员 翦政明 覃佐富 徐颖奇 唐芳 欧阳军

【全文共5501字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至理名言。同样的,一个地方财政收入丰厚了,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道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公交体系,发展绿色节能交通工具,缓解交通拥堵压力,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常德市交通运输分布图.gif

常德市交通运输分布图(制图:王思瑶)

路的延伸,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桥的增多,把江北江南融为一体

沅1_副本.gif

常德沅江隧道东线隧道、沅水一桥、沅水二桥、沅水三桥、沅水四桥。(刘颂 摄 资料图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沅江横卧在常德207国道上,往长沙去的车辆在青年路口轮渡码头排起了长龙,人们过江南下德山都要推着自行车上下码头……这是如今90后无法想象的情景。

在人们的期盼下,沅江上第一座桥——沅水大桥(今武陵大桥),于1986年10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常德交通史上一件大事,也是常德加快走向繁荣文明的初始。

伴随着城市发展,道路在不断延伸。

全长6684.24米、宽60米的洞庭大道是江北城区的东西横轴大道。洞庭大道(初建时名滨湖路)东接沅水大桥,西连长庚路,该路从1983年开始筹建,至1991年全线竣工。2000年年底之前,它是207国道在市城区唯一的过境主干道。起初,其西段只到新河渠。从2010年开始,它不断西延,越过桃花源路,直到金丹路。2013年新增洞庭大道东延线(三闾路至常德大道),成为市城区上芦山高速出城口的通道。

1993年,石长铁路沅水特大桥破土动工,结束了常德市城区不通铁路的历史。1998年,与石长铁路沅水特大桥平行的沅水公路二桥建成通车,这是207国道常德城区绕城公路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的扩张和车流量增大,207国道绕城线已经不堪重负。2013年1月,历时2年零2个月,常德大道建成通车。该工程综合管沟、BRT快速公交系统、智能交通、新型绿色照明、绿化景观、自行车专用道(预留)均实现全省第一。其中综合管沟和BRT快速公交系统首次在湖南省使用,是市城区最长的一条城市主干道,过境常德的车辆都选择这条大道通行,大大缓解了市内交通,同时也加快了常德经开区发展的步伐。

2013年9月28日,沅水三桥(今桃花源大桥)建成通车,人们往来于江南、江北城区又增添了一条新的重要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它与通往桃花源机场的桃花源路无缝对接,让江北城区市民乘飞机更加快捷。

正在紧张施工建设的沅江四桥是319、207国道改线工程的一座重要的跨江桥梁。沅水四桥北连武陵区丹洲,南接鼎城区斗姆湖,是连接江南、江北城区的第四座桥。

已经单幅贯通的常德沅江过江隧道是沅江流域中的第一条城市交通跨江隧道,全长2240米。沅江过江隧道建成后,将把鼎城区阳明路与武陵区皂果路连接起来,在江南、江北城区构筑起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中轴线,届时从江北城区开车到江南城区最快5分钟即可过江,将极大缓解近年来高峰期时沅水大桥的拥堵状况。

据统计,1991至2000年10年间,市城区投入12亿元,相继新建、延伸、配套、完善和改造了武陵大道、洞庭大道、芙蓉路、桃林路、善卷路、柳叶路、沅安路、朗州路、滨湖路等20多条道路。同时,市城区开展了对80多条小街小巷的整治,使市城区拥有道路170条,总长152.3公里,人均道路达11.3平方米,居全省第一。

2000至2015年,市城区新建城市道路(路幅宽为20米以上)共计77条。江北城区构成“十纵十横”的道路网络骨架。江南城区、德山城区均构成主要道路网络骨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对城区“肠梗阻”“断头路”的改造建设力度。2018年6月5日,新修建的建设东路贯通,建设东路工程西起市委大门,东至常德大道,全长1570米。该道路的通车,完善了城东片区的功能,改善了人民路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城市品质。

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标志着人们出行工具升级换代;绿色智能公交、网约出租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还满足了市民绿色出行的愿望

1979年,市人民汽车公司更名为市公共汽车公司,拥有营运车辆36辆,主要经营三岔路—红旗路、大西门—陬市,大西门—蔡家岗等5条线路。直到1986年沅水大桥通车后,才开通了下南门—老码头的6路车、下南门—鼎城区公安局的7路车。从那时起,我市公共交通迈入快速发展的时代。

当时,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戴着蛤蟆镜、开着一辆嘉陵70摩托车带姑娘兜风是年轻人最拉风的事儿,桑塔纳只有处级领导干部才能坐上。

1992年,市政府鼓励支持出租汽车发展。1993年,德海集团成立富豪出租车公司,购买了19辆天津夏利和8辆天津大发面包车从事出租营运。由于汽车产量少,上海牌轿车、罗马吉普、北京吉普、苏制拉达等各种档次的车辆成了个体出租车,整个市城区不超过100辆。出租车不打表,上车10元。

当时,市城区还发展了550辆人力三轮车、150辆机动三轮车,被常德市民称为“慢慢游”。从1994年开始,市城区出租车公司逐步增多,“开出租”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薪行业。

1997年,市城区38辆“面的”被淘汰。第二年,550辆人力三轮车和150辆机动三轮车禁止在市城区营运。同时,物价部门对出租车运价进行调整,起程价为4元/2公里,每公里运行价1.2元。市运管处对出租车实行“七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到2001年时,市城区有出租车1100辆,分别属于10多家公司。这个数字10多年没有大的改变。到2018年,市城区共有13家出租车公司、1116辆巡游出租车。

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到2018年,全市有110余万辆机动车、近120万名驾驶员。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市城区中心地段在早晚高峰期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现状。

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2012年12月26日,快速公交一期工程“一主五支三连线”开通试运行。快速公交的开通,使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也是全国第16个拥有快速公交的城市。

201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公交优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于当年购入纯电动公交车200台,增添充电桩95个。2017年3月,一期39个智能电子站牌于在武陵大道、洞庭大道投入使用,市公交公司还开发了“坐公交”App。市民乘坐公交车,带个手机扫码就可以付费。据市公交总公司网站称,目前,市城区共有公交线路50条、营运车辆742台次,线路总长759公里,公交线网覆盖率和市民出行方便度均在不断提升。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网约车在我市迅猛发展。2018年2月6日经市交通运输局审核,准予“曹操专车”常德分公司经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这是常德市首个获得网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目前,另一网约出租车“斑马快跑”也获得了经营许可,即将投入营运。这些网约车均采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为常德市民提供优质、便捷、舒适的绿色出行服务。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城区蓬勃发展。现在,在市内近距离出行,只要天气晴好,市民都愿意用手机扫码,选一辆哈罗、摩拜或青桔单车骑行,既活动了筋骨,又免去了开车拥堵、找停车位难的烦恼。


“飞”入桃花源

桃1_副本.gif

新旧桃花源机场对比图。(刘颂 摄 资料图片)

市民李先生今年国庆长假去深圳旅游,他是从常德桃花源机场出发,坐飞机去的,“常德的机场虽然没有深圳的大,但是布局很合理,环境也十分整洁干净!”

常德桃花源机场历史悠久,机场原名常德斗姆湖机场,始建于1958年。随着航空市场的飞速发展,常德桃花源机场逐渐揭去专用机场的神秘面纱,向民用机场转型。1963年成立民航常德航空站。2003年11月28日成立常德桃花源机场分公司。

1996年10月3日,对于常德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常德桃花源机场首趟大型客机B737从广州直飞常德,每周二、五、日往返。常德人终于可以在自家门口乘飞机出行了。 第二年,常德桃花源机场又开通了至深圳的航班,并且客座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说起机场的变化,常德桃花源机场的一位老员工很是感慨。23年前,他刚从部队转业到机场时,从市城区乘车上班要近两个小时。“路上经常堵车,车上了319国道往斗姆湖行驶,路越走越窄,过墟场如果遇上赶集,一时半会儿别想出来。再拐到机场上乡村公路,白天经常是农民的晒谷场,晚上没有路灯,漆黑一片。”如今的常德桃花源机场,经过一次次改造,越来越漂亮,有了磅礴大气的新航站楼,而且交通便捷,与市城区只有10多分钟行车距离。

2009年12月底,常德桃花源机场启动第三期扩建,新航站楼工程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2日启用。启用后的常德桃花源机场飞行区等级升级为4D,停机位增加到13个(10C3D,含3个登机廊桥),可供A321、B767等中型客机满载起降,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20万人次、起降架次2.1万次、货邮量1.6万吨的需求。

常德桃花源机场是湖南省主要的支线机场,也是全国净空条件和空域条件最好的机场之一。2017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3.8万人,在全国排名第131位。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昆明、海口、南宁、天津、郑州、西安等航线。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规划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常德属于重点发展城市,被定为湘西北旅游圈的交通枢纽位置,将具有优先的发展资源和良好的前景。常德桃花源机场作为城市对外开放门户,届时航空市场可幅射至整个湘西北旅游经济圈。


常德将成为高铁新贵城市

一个城市的发展跟交通建设有很大关系。交通的便捷,可以带动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常德自古就是一座水城,水运十分发达,铁路运输虽然发展有点缓慢,但是目前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有望成为未来的高铁新贵城市。

动1_副本.gif

一列动车组驶过常德火车站。(刘颂摄)

普铁时代:石长铁路十分“走俏”

1978年,我市境内仅有焦柳线,这条从河南焦作通往广西柳州的铁路,经过我市澧县、临澧县、石门县,常德境内全长60公里。这是我市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因为不经过市城区,所以不少人没有乘坐过。焦柳铁路不仅解决了货运的问题,也为北上和南下的常德人出行提供了方便。

市城区真正通铁路是从石长铁路开始的。这条铁路1998年10月投入营运,同年,有了常德火车站。从此,常德人去长沙,不再只是选择客运班车,也可以乘坐火车了。石长铁路开通后,非常受欢迎,春运时更是一票难求。市民张先生回忆说,2000年,他买了一张火车票回常德过春节,因为乘客太多,根本上不了车,不少人是从车窗爬进去的。根据客运需求,后来石长铁路又增建二线,2010年4月动工,2016年1月建成通车。

动车时代:常德人民为之沸腾

2017年9月,在石长铁路的基础上,常德开行了动车,这几乎成了当年全民关注的大好消息。主流媒体、自媒体、微信朋友圈各种相关的消息满天飞。

在动车开行之前,常德还组织了试乘体验活动,报名者十分踊跃。体验后大家虽然感觉去长沙的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乘坐的舒适性,以及列车的准点性都有明显提高。此后一段时间,不少人选择乘坐动车去长沙,导致常德至长沙的客运班车客源出现减少。

高铁时代:常德将成为新贵城市

未来,一个被称为“八纵八横”的高铁新格局,将再次改变中国城市的力量格局。而常德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在普铁时代有点边缘化,目前也是湖南少有的没通高铁的市州之一。但根据规划,常德将有“一纵一横”呼南与渝厦两个干线交会,未来在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不可估量。

渝厦通道目前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19年年底黔张常铁路开通,届时从常德到重庆只要3个小时。而常益长高铁去年年底已经举行开工动员仪式,今年年底也会有实质性动工,今后,常德市民就可以坐高铁去长沙了。


从人工交通信号灯到智能交通

80年代交警_副本.gif

上世纪80年代,交警坐在岗亭里控制信号灯;上世纪90年代,交警站在圆台上指挥交通;2013年,我市大力推进“三改四化”,新一轮城市建设提质打响;2017年12月2日,常德“铁骑警队”正式亮相;今年4月中旬,市城区启动禁鸣行动。(图片由市交警支队提供 网络图片)

改革开放40年来,常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城市道路交通,从40年前的人工交通信号控制灯发展到今天的智能交通,从40年前的少量机动车发展到今天110余万辆机动车、近120万名驾驶员的规模,常德的交通管理有了量和质的飞跃。

有着33年从警生涯的常德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民警曾祥富,算是常德交警队伍中的“老大哥”了。他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当年刚穿上警服的照片,一边回忆道:

“1986年的常德城区不是很大,人流车流量主要集中在人民路、建设路、青年路。那时人们出行骑自行车、摩托车比较多。城市的道路上来回跑着的,就是几台公交车,或是东风牌、解放牌货车,那种带油布的吉普车都非常少,城市道路堵车现象也很少。当时,我所在的交通队只有30多名交警,有一半的警力驻守在城区的8个岗亭,这些岗亭分布在下南门、烈士街、老北站等路口。”

有岗亭的地方,就意味着繁华和车来车往,自然就设置了交通信号灯。据曾祥富回忆,当时,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岗亭通常有两名警力执勤,一人坐在岗亭里控制信号灯,另一人则在附近维持交通秩序。

曾祥富说:“我驻守的是烈士街岗亭,每天坐在岗亭内控制信号灯,时刻关注路口车流量的变化。当时是半自动信号灯控制器,一个控制盒中间布置一个简易开关,控制盒与信号灯之间连接一根电线,在控制器里设置好每个方向的红灯秒数,哪个方向车流量多了,就往哪个方向拨动一下开关,时间一到,开关自动弹回。”

1987年,常德成立了交通警察支队,开始按辖区划分大队。几年后,城区开始启用自动信号灯,路面上的轿车也渐渐多了,有了皇冠、桑塔纳等品牌。

进入2000年以后,常德的交通路网不断拓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交通管理责任也越来越大。在时代的变迁中,常德交警部门的科技手段与互联网相互融合,从屈指可数的路口监控,到756个高清电子眼覆盖市江北中心城区,自动抓拍闯红灯、超速、违停等违法行为。高科技的交管设备,已能实现车辆号牌真伪鉴别、驾驶人人脸的快速识别,并自动报警。常德交通管理事业正在朝着电子化、信息化转变。

去年以来,常德科技强警更是步入发展快车道,常德交警部门以“公安交通指挥平台”建设为契机,启动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的智能预警“查车”、系统比对“找人”、动态分析“管路”、合成作战“破案”、规范执法“纠违”5大实战应用。同时,依托该平台,紧贴实战,建立完善了常态化的情报研判机制、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机制、动态化的巡逻管控机制、精准化的违法打击机制、可量化的考核监督机制,推动了公安交管工作由传统粗放型警务向集约高效型警务、由单打独斗型警务向合成作战型警务、由单一管理型警务向精细管理型警务的转型升级。常德交通已进入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将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平安、有序、畅通出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点击下图阅读原文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181015174454.jpg

相关链接——

无意间,一位常德市民用小账本记录下了大时代

微信图片_20181018151654.png

35年35张全家福,一个家庭背后的时代故事

image.png

北开南拓 常德40年长大了4倍

2015GIF.gif

40年 常德商业成长记

常德市城区商圈分布图.gif

编辑:罗希

来源:常德晚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