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 常德商业成长记
2018-10-31 11:26
『常德融媒』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

微信图片_20181015174454.jpg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常德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让常德城在时间的洪流中破茧成蝶。常德融媒将立足于全媒体报道优势,以多种形式,为您讲述40年岁月流转中我市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回眸风云40年的变迁。  


常德晚报记者 谭明 刘清 江一舟【全文共3456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自然创造了农业,人类创造了城市。

商业促成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当然,也是回馈人们最直接的方式。于常德而言,同很多的城市一样,其“成长”的过程,也是商业“变大”的过程。

常德市城区商圈分布图.gif

常德市城区商圈分布图(制图:王思瑶)

传统商圈,总人口与老龄人口密度“双冠王”

步行街商圈_副本.gif

步行街商圈大润发超市、友阿国际广场、武陵阁步行城。(刘颂 李龙 摄)

商圈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过程。在《年轮(一):城市向北》中我们谈到,现代常德中心城区发展是以下南门沅水一线为圆心,不断向外拓展的“圈层”。

这里同样也是常德商业的“底色”。沈从文在上世纪上半叶留给我们的文字里,就勾勒过这里的繁荣:“这是一条长约三里的河街,有客栈,有花纱行,有油行,有卖船上铁锤铁链的大铺子,有税局,有各种会馆和行庄。这河街既那么长又那么复杂,长年且因为被城中人担水把地面弄得透湿的……”

进入现代,从最早期的“街边店”到全省最早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以下南门步行街为核心区域的步行街商圈,留给我们购的乐趣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更多的“商业回忆”。曾几何时,进城去,其实就是“到步行街”去。

而在那个城市功能分区还不明的时代,人们依商而居的习惯也为这里沉淀了更多的人口。来自相关部门的人口数据信息显示,在市江北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穿紫河街道、府坪街道、丹阳街道。这3个街道,要么是传统商圈的核心区,要么是商圈的辐射区,要么是当年依托商圈的临近优势形成的居住区。而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也成就了这里是江北中心城区老龄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城市综合体“开疆拓土”,寄住人口呈区内迁徙新特征

白马湖商圈_副本.gif

白马湖商圈万达广场。(李龙 刘颂 摄)

现代常德的“商业王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步行街为核心,步行街商圈“一街独大”的局面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直到2016年前后,万达广场、和瑞·欢乐城、友阿国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改变了常德传统商圈“购在步行街,吃在高山街”的旧有架构,把吃、购、游融为一体,宛若现代交通枢纽港建设中的“不出站换乘”。这种架构,也极大地激发了商业活力。以白马湖商圈的万达广场为例,开业两年以来,共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创造税收4622.68万元,累计达成销售17.8亿元,年销售将突破9亿元,累计达成客流3650万人,年均客流达1800多万人,日均客流达4.95万人。

一个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增强了一片城区的活力。商业的繁荣,也推动城市的向外拓展和人口迁徙。在相关部门提供给记者的人口数据信息中,有一个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即“寄住人口”。它是指,居住在本市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但离开户籍派出所管辖范围之内居住,在寄住地满30日以上的人口。如南坪街道、白马湖街道、穿紫河街道等街道的寄住人口都比较多。这些片区多是城区的向外拓展区,随着商业的不断巩固、居住内外环境的不断改善,以改善性住房为目的,从老城区迁出至此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迁移户口便久居于此。以穿紫河街道为例,它南临传统的步行街商圈,北靠新形成的白马湖商圈。往南,户在此地、人在它地的“空挂户”比较多,老旧小区比较多;而向北,人在此地、户在它地的“寄住户”比较多,新建小区比较多。

桥南市场,“领舞江南”二十余年

桥南商圈_副本.gif

桥南商圈1992年12月桥南市场建成营业、桥南商贸市场。( 陈旭昶 李龙 摄)

火车站商圈_副本.gif

火车站商圈、和瑞·欢乐城夜景。(刘颂 李龙 摄)

在现代常德的商业版图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商业实体,这就是批发市场集群。这主要包括兴起于本世纪初的火车站商圈批发市场集群和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江南城区桥南市场。

这两大市场主要针对的是非零售市场,但同样也激发了一方活力。其中,火车站商圈批发市场集群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流动人口的活跃度。临近的如南坪街道,其流动人口总数逼近府坪街道与启明街道流动人口总数之和。而且,其常住人口也仅比流动人口多了4000人左右。当然,从数据来看,受城市规模、居民区形成特点、房租等影响,江北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是中心城区周边多于城中心。

而江南城区的桥南市场,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辐射力曾远达贵州、怀化、张家界,由它而生的桥南商圈,至今也是“余波不减”。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当地出租屋信息,桥南市场所处的玉霞街道辖区内有出租屋10060间,占整个鼎城区登记的出租屋总数的81.85%,也仅比武陵区登记的辖区内出租屋总数少2000间左右;其流动人口有20031人,占到整个鼎城区登记流动人口数的41.5%。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桥南市场及周边的商业、衍生产业的从业人员,在没有营业额可参照的情况下,这些人口信息足见桥南市场的商业影响力。


乘着改革的春风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讯号改变了计划经济的体制,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

常德这个传统的湘西北商业重镇,乘着改革的春风,市场经济悄然起步。从刚开始偷偷摸摸摆摊子、开馆子,到如今商圈密布、商贾云集。四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铸就了如今活力四射的商业格局,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生意人的创业传奇。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余时初进入新征化工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翻砂工。工作辛苦不说,工厂效益也不好,一家五六口人生活十分清贫。工厂不忙的时候,余时初开始做起了“打街”卖东西的小生意。   

一个纸箱子,就是一个摊子。“我卖拖鞋、牛仔衣和毛巾,德山、桥南、城区到处摆。”回忆中的创业,都是从打游击做起。那个时候,余时初一边卖东西一边四处张望,遇上工商部门的人,他骑起单车就跑。

余时初出工时不慎从货车后斗上摔下来,导致右手骨折,在医院里躺了大半个月,连一日三餐都是医生帮他端来的。这就让余时初越发不满意当时的工作。“家庭压力大,除了父母,还有弟弟妹妹要养,20多岁了还没娶老婆。”1979年,这是让所有人记忆深刻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计划经济体系开始动摇,市场经济的脚步悄然而至。这一年,摆摊子的人光明正大了,城门口、下南门、高山街相继出现了成规模的“打街一族”。余时初也把布摊子摆进了高山街。

那个年代,扯布做衣服的人真不少。几年下来,靠着摆摊卖布积攒下来的钱,余时初娶了老婆、修了楼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河的对岸,创业故事也正在上演。22岁的禹希安和几位湖南邵东的老乡一起,拿着一根扁担担起两个“蛇皮袋”,来到常德开始了他们的练摊生涯。他们自发聚集在沅水南岸渡口的河坡上,或铺膜席地,或竹床为摊,或垒砖铺板,兜售一些发夹、袜子和鞋帽等日用百货。后来,当时的武陵镇工商所联系了沅水河坡边一个废旧的船棚,将他们迎进来做生意,免受日晒雨淋。

渡口是沅江两岸居民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人流如织。告别了物资紧俏的票证年代,常德人一下就被河坡上廉价实惠的小商品吸引,禹希安靠卖毛巾、棉毛裤、帽子初次尝到赚钱的滋味。

1987年,刚刚通车的沅水一桥南桥头竖起了“桥南市场”的标志牌,禹希安有了固定摊位。他说,新市场开业后迅速吸纳了各地客商,除了江浙、邵东等地的“河坡元老”外,广东人操着粤语、东北人带着草药纷至沓来。“五运公司”在市场后新建了车站,又带来了大量来自长沙、武汉、公安等地的客流。“市场里面什么都有,鞋帽、衣服等,就连防汛用的雨靴、工具也有。”

一路高歌向前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余时初把摊子挪到了人流量更大的下南门。就在这里,他迎来了服装布匹生意的黄金期,“最多的时候,一年能赚十几万。那个时候,十几万是蛮大一笔钱了!”后来,他带着妻子增加了一个服装成衣摊子,又帮着弟弟经营了两个摊位。

2001年,常德商业步行街成为省内第一家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2006年3月,又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单位,日均人流量有6万多。这里除了有商品,还聚集了美食、娱乐、健身服务等多项产业。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这里是常德市城区当之无愧的城市中心。

河对岸的变化更大。1992年,投资4000万元、占地近百亩的桥南市场剪彩开业。禹希安在一楼占据了一个1.5米长、1米深的摊位销售毛线,那时候生意火爆,商品时常卖脱销,他最怕的就是进不到货。

百花齐放才是春

2004年12月,桥南市场发生的火灾给市场和经营户造成了灭顶之灾,原有1000多个江浙商户只留下了20多户。虽然2006年10月,3层楼高的桥南综合市场拔地而起,但是随着湘西经济的突飞猛进,桥南市场对贵州、怀化、张家界市场的辐射力逐渐消弱。再加上近年来,闹市区的大超市配套兴建,居民小区外的小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购物网站对于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都给桥南市场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桥南市场重建后,禹希安在3楼皮具区经营了4个门面,加起来有200多平方米。10月26日上午,石门的一位客人通过微信向他订购了一批商品,谈好价格后,对方直接微信转账。当日下午,禹希安将商品打包,通过快递发送了出去。他说,桥南市场仍旧有一批忠实客户,“因为我这里可以批发也可以零售,比网购后不满意再退换货方便多了,更何况桥南市场货品的价格并不比网上高。”

余时初的摊位后来搬到了步行街彩缤商场二楼,也许是受位置影响,生意比以往差了许多。2006年,他离开步行街,组建了一支乐队,今年58岁的他时常活跃在舞台上。

点击下图阅读原文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181015174454.jpg

相关链接——

无意间,一位常德市民用小账本记录下了大时代

微信图片_20181018151654.png

35年35张全家福,一个家庭背后的时代故事

image.png

北开南拓 常德40年长大了4倍

2015GIF.gif


编辑:罗希

来源:常德晚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