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老人”的爱心哲学——七旬爱心人士陈辉君的慈善人生
2018-08-14 12:24
“自己也曾过过穷日子,明白这种生活的困难与痛楚。自己也曾被人帮助过,所以才一直心怀感恩。”

【常德日报记者 王伟杰  文/图  正文共:3101 字 2 图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关于趣味,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追求。常德一位老人坚守慈善信仰,乐善好施、不求回报,多年来倾尽家财累计向社会捐出超过150多万元善款和物资,用自己的爱心哲学诠释着她的人生幸福与趣味。——题记 

在常德,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她说此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帮助他人,最过瘾的乐趣就是执着于慈善事业。在她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爱和善良,她的生活哲学不是索取而是施舍,不是爱己而是爱人,不是抱怨而是感恩。她,就是人称“金发老人”的民间爱心人士——陈辉君。

491099358727428316.jpg图为陈辉君老人在房间里向记者回忆她爱心捐助的往事,室内一面面锦旗是老人最看重的“”家产“”。

8月9日,记者约访陈辉君时她正在市康复医院,探望慰问因精神疾病住院一个“亲戚”。其实,这个病人与陈辉君非亲非故,她口中的“亲戚”,实际上只是她从2016年以来一直牵挂帮助的对象。

而在前一天8月8日,看到《常德晚报》上扶贫助学报道后,因不忍贫困学子为学费发愁,陈辉君一大早就按捺不住怀揣3万元现金走进常德市慈善总会,她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能解一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千方百计寻找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已成为陈辉君晚年生活的日常。“陈姐每天都很忙碌、很充实,她不是在献爱心、做慈善,就是在去献爱心、做慈善的路上。这么多年,我们没看到她停一停、歇一歇。”老朋友黑菊华感慨说。

 “一段时间不去帮助别人,‘陈姐’就会坐立不安,觉得生活没有乐趣,心里也不得安心。”大学退休教授郭虹眼中的陈辉君是位极为善良的老大姐。因多次参加过陈辉君组织的爱心活动,郭虹对她由衷敬佩,印象非常深刻。郭虹说,“因陈姐为人十分低调,在认识她之前,媒体对她的事迹鲜有报道,很少人知道常德还有这样一位可敬又可爱的老人。”

 589593169287734735.jpg图为2018年6月,陈辉君在安乡看望慰问老人。

“自己也曾过过穷日子,明白这种生活的困难与痛楚。自己也曾被人帮助过,所以才一直心怀感恩。” 

初见陈辉君老人,染着一头炫目金发,常年身穿红衬衣、灯笼裤,脚踩松糕鞋。与之交谈,爽朗精神、声如洪钟,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实在无法想象她已年届七旬,她完全颠覆你对古稀之年的认识。陈辉君说,她更喜欢别人称其“陈姐”,因为她觉得自己还并没有老去。

陈辉君又名“陈每蓝”,上个世纪1948年冬,出生在安乡县大鲸港镇屡丰村。因家里祖辈务农,小时候家里很穷,加之兄弟姐妹众多,陈辉君只上了四年小学便被迫辍学。

不甘贫穷现状的陈辉君,小小年纪就想着靠努力改变命运,16岁开始,陈辉君就拜师学习缝纫技术。凭着勤劳和聪慧,陈辉君又先后进入常德市德山服装厂、常德市塑料三厂、常德市树脂厂、常德锦纶厂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直到1991年底下岗,从此步入商海沉浮搏击。陈辉君一步步跳出农门、小有成就,彻底改变了昔日贫穷的生活状况。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深深烙印在陈辉君的价值观里。回想起自己终生乐善好施的初衷,陈辉君说有两件事对她影响很大、没齿难忘。1967年,一心想去湖北拜师学习缝纫技术的陈辉君,做梦都想买一台缝纫机,但全家仅仅拿得出37元,而当时一台缝纫机要156元。在百愁莫展之际,同村的玩伴严奉喜得知陈辉君的窘迫后,把公婆家刚刚卖猪的119元钱借给了她,帮助陈辉君实现了夙愿。而正是这119元,从此在陈辉君心中播下了感恩图报的善良种子。  

两年之后,陈辉君又在众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进入常德城务工,成为一名国企员工,这也成为她日后走南闯北的一个重大人生转折点。心怀感激与感恩的陈辉君,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由于她精明能干,是销售能手。1972年,她便被公司派往上海,负责北京、南京、浙江等城市的业务。常年在开放前沿大城市奔跑的陈辉君,锻造了她开阔的视野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也为她下岗后创业积聚财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她能得以帮助他人提供了经济支撑。

382758024434309098.jpg捐助证书。

“人的快乐不在于是否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最大的快乐,是一辈子做了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十多年捐赠18万,慈心善卷献老人”、“惠济助人行善40载,无偿捐赠物资23万”……在陈辉君家里,挂满墙壁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堆堆证书非常夺目,这些来自于敬老院、贫困学生、受助群众、企业以及慈善机构的回馈,是对她漫长爱心慈善路的最好注解。

“陈姐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的恩情。”61岁的黑启才说起陈辉君感激涕零。15年前,身患尿毒症的黑启才,因无力负担高昂的肾移植手术费用,曾几乎用等死的心态消极治疗。陈辉君通过朋友得知后,不仅拿出善款帮助黑启才,还为他多方奔走,帮助筹集善款,并鼓励他振作起来。当年,黑启才顺利进行了肾移植手术。今年6月20日,时隔15年之后,陈辉君在慰问几家敬老院时,还不忘特意看望了这位老朋友。

“没有陈奶奶的资助,我不知道如何完成大学学业?8月14日,陈辉君曾资助过的贫困学生乔雨情对记者说。乔雨情是安乡人,2008年考入上海海洋大学国贸专业,但家庭十分贫困,陈辉君得知后立马表态资助她大学全部学费及部分生活费用,2012年乔雨情顺利完成学业。“陈奶奶资助过的贫困学生,我知道的就有10多人,我们很幸运,更由衷感激。”乔雨情说。

德山五一敬老院原院长张丽兰与陈辉君同岁,因为陈辉君的捐助鼓励,让这两位老人成为最亲密的“老庚”。张丽兰说,当时她的敬老院主要是一些智障、五保老人。早年陈辉君就已离异单身一人,但2005年她前夫的妹妹因精神问题入住敬老院,善良的陈辉君就经常来看望。一来二往了解到老人们的现状后,每到过年过节,陈辉君都会送米、油等生活物资以及钱款,帮助老人改善生活。

张丽兰告诉记者,当时敬老院里有一对老人,辉君说是她的“老表”,每个月为他们交1000元生活费。“后来我才知道,这哪是什么‘老表’,辉君根本不认识他们,只是看他们可怜。”张丽兰说道。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困难群体出手阔绰、毫不吝啬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极为简朴与苛刻。一室一厅的62平米住房,三把座椅、一张儿童床,一张玻璃圆桌,这就是陈辉君的家。“几件衬衣穿乱了都舍不得丢弃,今年4月份之前陈姐睡的还是沙发。她的钱很多花到了一帮‘穷亲戚’身上了”,认识陈辉君的人既敬佩又难以理解。 

704947375795176768.jpg图为陈辉君老人在房间里向记者回忆她爱心捐助的往事,室内一面面锦旗是老人最看重的“”家产“”。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图的不是回报,而是内心的满足,哪怕我帮助过的人忘记了我。”

庄子有云:“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郭虹看来,陈辉君的之所以让人肃然起敬,在她身上有一种无欲无求、不图回报的朴素大美。

正因如此,张丽兰就对这个侠骨柔情的“老庚”颇多“抱怨”。她说,在自己最困难、最灰心想放弃敬老院时,是辉君鼓励她、支持她坚持下来。十多年来,辉君对她的敬老院捐款捐物超过18万元。但是,这么多年来,辉君收下的感谢仅仅是敬老院自制的两只腊猪蹄。

因外孙患先天性心脏病,从事家政服务的康明华因此结识陈辉君,5年来陈辉君对她的外孙给予很大捐助。“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人!”康明华说,“即便在路上不认识的人,只要有困难的,陈姐都会慷慨解囊。”

由于她常年往返常德、上海等地,她捐助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城市。几十年来,陈辉君究竟捐助过多少人,捐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也根本没去记录,有时候一天都会捐助多人。几十年来,在慈善道路上,豪气的陈辉君也遭遇过欺骗,也遇到过不知感恩的对象,但这从未影响她践行她的爱心哲学。

“现在我们真正赶上了好时代,我儿子一家都在上海工作,我自己也有2000多元退休金,我暂时比很多人条件都要好一点。我虽然有70岁了,但我有一颗年轻的心态,不仅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每天还能和一些朋友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就感到非常高兴。”陈辉君爽朗地笑着说道,“进入了新时代,我也要努力做一名新老人嘛!”

 

 

 

编辑:董俊

来源:常德日报

二审:潘敬林 三审:姚瑶


点击下图进入全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挑战赛 ▼

微信图片_20180730154931.jpg

扫描下图二维码

进入【答题攻略专题】每天20题助你闯关成功!

二维码1.jpg

想看更多精彩新闻

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1.jpg

2.gif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