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易法银:半生献军旅,半生报家乡
2019-10-31 15:27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易法银表示,自己将继续把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后辈,“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家乡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视频】我和我的祖国|易法银:半生献军旅,半生报家乡▼

(视频时长:3分55秒 编导:李张念  拍摄:冯顺前 视频编辑:殷沁汝)

□常德融媒记者 李张念

“我16岁离家参军时,常德街上还没有什么高楼,现在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站在穿紫河畔远眺,今年67岁的易法银忍不住感叹。作为岩土工程专家,他在退休后婉拒了一线城市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邀约,选择回到了故乡常德。

1.jpg

易法银接受采访

 1968年3月,易法银到达兰州,开始了军旅生涯。在部队里,易法银作为空军工程兵,被派往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岩土工程相关专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回到岗位后,他学以致用,组织完成空军机场和军地营房工程勘察50多项,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专业刊物。

 回顾那段岁月,易法银表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当属西藏阿里机场的选址工作。

 2001年,年近半百的他主动请缨,成为阿里机场选址队伍中最年长的技术人员。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近5000米,到处是河滩、山峰和峡谷,机场选址的难度很大。且机场修建的要求更高,跑道长度必须是内地的两倍,建设成本相当于内地的两倍。

2.jpg

2001年,易法银在西藏阿里地区参加机场选址

 “高原缺氧,昼夜温差大。我们白天沿着雅鲁藏布江选址,晚上回营地必须要吸氧和吃感冒药”,易法银回忆,那段日子很艰苦,但也深刻感受到了汉藏同胞一家亲的真情,交到了热情淳朴的藏族朋友。

 2010年7月1日,西藏阿里昆莎机场正式通航,改变了当地仅靠公路单一出行的交通格局。当时,易法银已经退休,仍第一时间从战友那里得知了这个好消息。“通航之后,来阿里的游客多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展示着手机里阿里的照片,易法银笑得灿烂。

3.jpg

易法银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

 2003年退休之后,易法银本应在兰州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尽享天伦之乐。然而,退休刚刚一个月,他听战友说家乡需要岩土工程专业的人才,便毅然回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余热。

 回乡之后,他在常德市建筑勘测设计院担任岩土专业技术顾问,先后参与金地香榭小区、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常德大道、东风桥等400多个项目的勘察咨询,以及沅江隧道等30多个项目方案专家论证工作。2006年,因在多项工程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湖南省建设厅、人事厅授予“优秀勘察设计师”荣誉称号。

 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三大本厚厚的工作和学习笔记。这些年,他不仅自己勤于钻研,还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大多已经成长为行业内技术骨干。“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易法银表示,自己将继续把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后辈,“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家乡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 ▼

b3ecd05a6176c63256efe6eee0ea@2x.png

点击下图或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image.png

编辑:伍婷

二审:欧阳冰    三审:李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