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务实创新中坚定前行——2019年上半年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工作综述
2019-08-19 09:41

□常德融媒通讯员 高世杰

2019年是我市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见成效”之年,全市上下围绕年度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创新作为。1至6月,全市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趋优的良好势头。 

产业发展的成效 初步显现

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三年行动的强劲引领下,2019年上半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排名全省第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排名全省第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排名全省第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排名全省第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排名全省第2。这一串串闪亮的数据,是产业立市“见成效”的最好佐证。

产业集群支撑有力。上半年,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450亿元,贡献税收12.9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实现产值354.4亿元,贡献税收4亿元;烟草产业完成全产业链产值317亿元,贡献税收22.3亿元;文旅康养产业实现产值456.3亿元,其中旅游业实现产值256亿元。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产业、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分别实现产值69.1亿元、58.1亿元;建材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仍然贡献了全市规模工业1/4的产值。

骨干企业表现亮眼。上半年,纳入产业立市指挥部重点调度范围的100家企业完成产值612.4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49.5%。其中,常德卷烟厂实现产值298.1亿元、增长9.5%,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联建起实现产值37亿元、增长172%,年底有望成为百亿企业。三一机械、常德中车、洞庭药业、迪文科技等企业产值增速均在30%以上。金健米业、晟通创元、恒安纸业等传统优势企业稳步增长,飞沃新能源、金富力新能源、响箭重工、昊天汽车等一批新兴企业加速壮大。这些企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重大项目推进顺利。上半年,全市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121个、69个,较往年均有大幅提升。纳入省“5个100”的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0.77亿元,占年计划的50.03%。纳入市重点项目调度范围的176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68.7亿元,占年计划的53%。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市园区转型步伐加快,1至6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6%,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6.8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35.5万平方米。 

开放合作的格局 加速拓展

开放是强市之路,产业是立市之基。开放与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开放的大环境,就没有产业的大发展。上半年,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创新作为,常德对外开放的格局进一步拓展。

招商引资创新突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多次带队赴珠三角、长三角拜访企业、推介项目。创新设立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驻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主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上半年已促成落地项目5个、签约项目12个。上半年,全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2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9%,引进省外境内资金增长18.7%,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香港加多宝、北京正大集团、深圳中开院、河北新发地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先后落户常德。

品牌推介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常德品牌·中国品质”行动,加大农业、工业、旅游等品牌推介力度。常德品牌农业推介活动走进北京,现场签订产销和投资协议76个、金额169亿元。组织中联重科、响箭重工等企业参加“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签订购销协议607台次、金额5.5亿元。成功举办“从桃花源里走进创新之都——常德文化旅游产品(深圳)推介会”等多个专题推介活动,与省内外14个城市旅行社协会签订市场合作协议。“桃花源里的智慧城市——湖南常德”亮相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湘遇·桃花源”代表湖南展园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智汇洞庭·科创常德”系列活动走进清华园,我市与清华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多个项目现场达成合作。大力实施“三名工程”, 全市1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达成合作意向,开展技术合作221项,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21个,产学研合作投资15.3亿元。全市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创新科技孵化模式,中国科技开发院(常德)创新孵化基地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常德市内产业培育、科技企业孵化的全新模式。组织两批43名市直单位干部赴深圳学习创新经验、增强创新理念。

开放平台加快完善。桃花源机场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达51万人次,增长62.5%,通航城市达到19个,临时航空口岸正在抓紧实施航站楼改造,有望9月份开通常德——泰国国际航线。黔张常铁路完成境内轨道铺设,计划9月初联调联试,12月26日试运行;常益长高铁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3家施工单位全部进场,沅江特大桥等关键控制性工程推进顺利;津市港正式开港,拥有2个千吨级泊位。深化与发达地区园区友好结对合作,新增友好结对园区5个,总数达到23个。 

服务企业的理念 深入人心

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产业立市·暖企行动”总体部署,结合企业需求创新服务举措,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发展,得到广大企业普遍好评。

减税降费力度空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上半年新增减税额10.1亿元;累计实施降本清费12批次,涉及65项价格事项。分批次取消了14项经营服务性收费,下调9项交易服务收费标准。先后4次调整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2次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累计可为企业年减负1.9亿元。连续3年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上半年已为企业减负1.3亿元。我市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作为综合施测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介。

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10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正式落地,在全省率先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企业开办时间分别压缩至50个、3个工作日以内。常德高新区、常德经开区、澧县高新区等园区探索“代办制”,主动上门开展走访服务,将原来的“项目单位跑”变为“代办人员跑”。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在全市首推办照办证“同城通办”改革措施。

要素保障聚焦聚力。围绕企业普遍反映的用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以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1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6.8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3万人次。成功举办“湖湘宝地·资汇常德”2019常德柳叶湖首届创投峰会,清科基金小镇资金管理规模近200亿元,先后为14个本地项目投资3.4亿元。成功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对接走访企业145家,累计促成新增意向融资额8.55亿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统揽下,全市上下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干事激情充分迸发,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一座充满活力的常德城正朝着“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培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鼎城区、常德高新区

今年上半年,鼎城区、常德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7.5亿元、规模工业实缴税金136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70.8%,占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和税金的71%和56%。

强化资源聚集,壮大产业规模。全力建链强链补链。园区规划建设了总投资50亿元、占地2000亩的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2018年至今,产业园签约项目8个,合同投资总额36.6亿元。切实强化龙头培育。中联建起作为园区的“镇园之宝”,核心和配套的企业已达到70多家,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强化科技引领,提升发展质量。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与中南大学联建大数据实验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建博士工作站,成立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及产业化联盟等。引导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强化服务至上,优化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对装备制造业完成投入1.2亿元,“银政担贷”产品为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担保资金4100万元;帮助装备制造业企业解决用工缺口3000多人,定向引进各类技术人才近千名。

(鼎城区产业办 常德高新区产业办) 

打造“135”工程升级版

桃源县

桃源高新区抢抓全省创新创业“135”工程机遇,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轻工制造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2.13平方公里的“135”工程创新创业园区。目前,创新创业园区32家入驻企业,年创产值近80亿元,上缴税收近2亿元,吸纳就业近10000人。

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厂房促聚集。园区按照产业分区、集聚发展原则,根据园区龙头企业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代建了2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由政府投资新建了细分产业高标准厂房,引导项目企业入驻。

围绕强链补链,创新模式抓招商。依托迪文科技、龙行天下等龙头企业强链补链抓招商,建强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等主导产业链。围绕标准厂房承接产业转移抓招商,目前西区标准化厂房已租赁完成100%,东区标准化厂房2019年出租率也将达到50%以上,2020年将达到100%。

围绕体制创新,优化服务强落实。全面承接了县直11个部门85项审批权限,实现“园区事务园区办”;按照“一家企业、一名代办专员、全程代办到底”的模式,建立健全“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围绕激发活力,惠企政策有成效。从政策层面构建全方位的激励体系,着力为“135”工程配套,落实了县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

(桃源县产业办)

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津市市

随着广东溢多利公司系列合作项目的推进,津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出口基地。

高位谋划。将生物医药产业明确为“十三五规划”津市市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成功获批“国家火炬津市生物酶制剂及应用特色产业基地”。聘请工信部专家团队,形成《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

精准招商。瞄准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设立3个常驻招商工作小组,2018年至今,实现引资额10亿元,签约6家生物医药企业。举办“智汇洞庭·科创常德”专场活动、津市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推介会(深圳站)活动。

强化合作。探索“科技+金融+产业+政府”合作模式,与江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促成了溢多利产业园生物国家级研发平台、鸿鹰生物院士工作站、江南大学离岸孵化和招商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合作项目。依托北京、山东、湖南医药协会等资源优势,与越秀金控、常德财鑫等专业投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设立了2.5亿元生物医药创投基金和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10亿元常德嘉山越秀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基金。 

(津市市产业办)

建“五零”园区 优发展环境

临澧县

临澧县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立区之本,坚持建设“五零”园区。

建设园区零杂音。引进项目之前,充分征求环保、国土、安检等部门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后,再召开项目评审会。县委、县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每一个引进的重点项目,安排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的责任单位、一名园区具体负责人抓落实。

服务项目零延误。通过“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入园企业所有证照手续全部由园区会同有关部门全程代理、限时办结,已经授权的行政审批权基本上使用二号公章,园区办理不出园区;需上级审批的,部门也分别明确具体责任人专职专责,限时办结。

维护企业零干扰。严格实施入企检查备案制度,实行“首查免罚制”、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定期会商制度、处罚联审制、民主测评制。

扶持发展零争利。项目建成后,返给企业的政策红利百分之百全部返还。县财政对园区发展重点扶持,建立每年逐步增长的机制。

行政事务零收费。园区工业企业落户过程中,县本级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含工本费)、行政服务性收费全免;县外中介机构服务性收费由经济开发区推荐长期合作单位,按最低竞标价(谈判价)打包收取。

(临澧县产业办)

二次招商促总部经济转移

汉寿县

汉寿县委、县政府把总部经济转移作为二次招商,发展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引领汉寿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全县共有康普药业、康尔佳集团、圣迪集团、永发电力等12家企业将总部转移至汉寿高新园区,每年新增税收4000万元。

强化主导聚主角,做实产业迅速发展的大平台。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实行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站式收费,让全县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提供最大的优惠力度,该县前后为康普提供了5000万元的贴息贷款,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出台了《汉寿县鼓励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实施管理办法》,并在税收方面给予大力优惠。

扣住强项使强劲,催生产业长盛不衰的生命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强科技研发力度等,县委、县政府从政策、融资、相关配套等给予支持。坚持标准化生产经营,极力打造产业“个性化”板块,通过提高质量保持产业发展活力。坚持信息化生产经营,极力加大产业“穿透性”张力。坚持制度化生产经营,营造产业“归属感”氛围,通过给予关爱提升产业核心凝聚力。

(汉寿县产业办)

谋产业发展 送金融东风

澧 县

澧县产业办着力推动银行信贷投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银行产业贷款67.76亿元。民营实体企业贷款18.16亿元,较年初增加1亿元,增长5.82%。

成立专班优服务。县产业办成立金融服务组,负责协调调度全县金融部门服务产业发展。县高新区、工信局分别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今年已为4家企业融资1500万元。该县开展银企对接简流程,推进行长结对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和金融服务“两进两促”活动。

推新产品让实惠。澧县银行机构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为企业贷款降费减负。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基本上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15%,部分执行基准利率甚至下浮。如邮储银行单笔贷款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执行基准利率;农业银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5%等。

扶持上市树品牌。出台优惠政策。2018年4月印发《澧县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办法》(澧政办发[2018]8号),在市政府20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提高100万元。同时,该县还开展业务培训,跟踪上市辅导。

(澧县产业办)

点击下图或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image.png

实习编辑:粟钰 编辑:郑乔尹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