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⑤|窖井里的供电“保姆”
2019-08-02 15:42
为高温下的工作者点赞!

【视频】高温下的坚守⑤|窖井里的供电“保姆”▼(视频时长:41秒 视频拍摄:刘颂 视频剪辑:王思瑶

□常德融媒记者 谭明/文 刘颂/图 通讯员 刘敏学 赵向新

8月1日,天气预报显示,武陵区最高气温36℃。

6时30分,国网常德供电公司输电检修分公司输电运检三班出发了。这个运检班有8名检修工人,负责着武陵区、汉寿县、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洞庭管理区等县区的430多公里高压输电线路的保障。

“大热天,出来晚了,会中暑的。”领队的三班副班长马瑞珑说。马瑞珑今年43岁,搞线路检修已经23年了,当日,他们要进行的是高压电缆中间接头接地电流检测项目。这些是“入地”电缆,所有检测要在地下5米的窖井里完成。这样的窖井在市城区总共有23个,当日他们要检测其中的7个。

在桃花源路的一处地下电缆井,马瑞珑(左)和田湘林(右)穿着厚重的下水服忍受着井下闷热潮湿的环境,仔细检测电缆有没有故障。

搁平时,这些窖井只需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例行检测,但现在正值伏天,整个电网处于高温高负荷运转的状态。其中,7月26日至28日,我市电网晚高峰最大用电负荷分别达249.2万、253.0万、257.4万千瓦,连续3次刷新历史记录,创负荷新高,同比去年最大用电负荷246.3万千瓦增长4.5%。并且,前段时间市城区遭遇了两轮强降雨,所有的窖井都进了水。马瑞珑说,“任何一个窖井内的线路发生故障,都会导致大量客户停电,所以,必须要提高检测的频次。”

马瑞珑(左)和田湘林(右)在地下电缆井中互相配合核对检测数据。

“下井是门苦差事,井内潮湿闷热,没过脚脖子的污水,还有扑面而来的恶臭,甚至是有毒有害气体。”马瑞珑说,井里太臭了,在下面恨不得一直憋着气,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要将汇总的数据与助手进行交流,如果有异常还要汇报。

上午11时3分,结束了两个窖井的检测后,因为第三个窖井灌满了水,等抽水机排到能下井的深度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三班决定先检测龙港路上的一个窖井,这里是铁龙线、龙南线的交会处,如果发生故障,武陵大道以西以及柳叶湖片区都会停电。此刻,汽车仪表盘上的气温计显示,地面温度已达到39.5℃。

在龙港路的一处地下电缆井,马瑞珑(左)和田湘林(右)刚刚下到5米深的地下井中,探出头,等待同事将检测设备送下去。

领队下井的是马瑞珑,他悄悄地告诉记者,这个井是当天需检测的7个井里最臭的。和他一起下井的还有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分公司的田湘林。众人一起努力,打开窖井的井盖,一股白烟和恶臭立马飘了上来。按照规定,工人下井作业前,必须要将井盖打开排气15分钟,进行气体检测后方可下井。趁着这个功夫,马瑞珑、田湘林换上防水服。这是件等身高的橡胶服,在夏季穿过橡胶雨靴的人,应该知道穿上是种什么滋味。

下到井里,一股恶臭让跟在他俩后面下井的记者,恨不得找个夹子把鼻子夹起来。污水没过了脚脖子,不时有成群的蚊子袭来。马瑞珑、田湘林打开仪器开始检测。凭借手电微弱的灯光,他俩仔细地核对每一组数据,偶尔还要相互交流。衣服已经湿透了,时间也不记得了……

“好了,上去吧。一切正常。”马瑞珑嘀咕一声。一个手势、嘴角颤抖下,两人开始往上撤。踏出窖井,两人赶紧脱下防水服,接过一瓶水,顾不上喝一口,直接淋在脸上。

此时,时钟指向12时5分,大家就近找了个地方扒拉几口饭,等菜的间隙,有人眯着眼睡着了。下午,他们还要对剩下的4个井进行检测。 


点击下图或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image.png

编辑:祝嘉锶

二审:欧阳冰 三审:李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