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施治”提升南县生态
2019-06-17 08:27
南县处洞庭湖腹地,域内水道河湖众多,水生态质量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好坏。

□益阳日报记者 夏训武 芮志光

6月3日,南县南茅运河百里风光带最北端的南洲泄水船闸,运河管理所组织的十多位干部职工,正冒着酷暑在河边打捞水上漂浮物。一河碧水,两岸景观,是南县生态治理带来的美丽图景。

微信截图_20190617082520.png

南县五七河补水工程水闸。芮志光 摄

南茅运河南起茅草街、北达南洲镇,是一条长达百里的人工运河。运河两岸有5个乡镇近40万亩农田,过去,由于农业面源污染,被化肥和农药污染的废水直排运河,加上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汇集,水质恶化。近年来,南县坚持从源头治理,着力改善生态,在全县实行农药化肥控制量施用,坚决做到零增长和负增长,运河水质明显好转,连续4年达到内河水质标准。

这是南县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的一个缩影。

南县处洞庭湖腹地,域内水道河湖众多,水生态质量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好坏。南县又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农业面源污染是环境污染和水污染的直接而主要的原因。只有辩证地处理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走出一条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质量问题。

近年来,南县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把控,狠抓全域水环境治理。立足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长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由农业部门牵头,引导农民发展生态高效的“稻渔共生”生产模式,促推农业转型升级。

南县强化规划指导,编写了《南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应用清洁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为手段,以推广生态高效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大通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了《南县环大通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职能股室还分门别类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细则,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利用居民生活污水,减少投入品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危害,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南县还自我加压,强力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通过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多种手段综合施肥,大大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合理肥料的投入;推行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通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程,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盲目用药。截至今年5月23日,全县12个乡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2万亩;县域内完成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40万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5万亩,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南县在全县乡村全面部署启动了“厕所革命”。通过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党员干部包农户工作推进机制,以对大通湖流域周边农户卫生改厕全覆盖,带动全县农村农户全部完成“厕所革命”,有效减少了生活污水对域内河湖的污染排放。

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不但改善和提升了南县的水质和水环境,同时也给农业丰产丰收增效带来明显变化。这一点,南县中鱼口镇五福村五福稻虾合作社的种养大户王奇最有发言权——这几年,他的3000余亩稻虾田全部用优质清洁外河水灌溉,田里从不投放农药化肥,不仅产出的小龙虾个大、味美,一年比一年抢手,种出的优质稻还卖到了香港市场。

点击下图或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image.png

编辑:伍银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