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湖”哪得清如许 —— 黄石水库水源保护探源
2019-06-12 09:33
如今的黄石水库,犹如洞庭湖区一块碧玉,镶嵌在沅水大地,滋润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视频】这里美过“千岛湖”▼

(视频时长:39秒 视频拍摄:龚圣炫   视频剪辑:殷沁汝

□常德融媒记者 葛辉文 吴琼敏 通讯员 郭立平  文/图

image.png水面保洁队正在作业。吴琼敏 摄

罗雪华家,一栋二层小楼掩映在山头的绿树之中。这里是离桃源县黄石水库大坝最近的位置,离水面不到100米。站在家门口,一湖碧水就在眼前。六月的艳阳下,湖水清澈如玉,波光粼粼,四周青山环绕,真是美不胜收。

“以前水库养鱼,看到一些养殖户投肥,水都是浑的,不敢吃水库里的水。我们住在水边还要买水喝,一星期一桶,一桶10块钱,一年下来买水喝都得花四五百元。”65岁的罗雪华告诉我们,以前看见养鱼的人往水里投这投那,自家的粪水垃圾也是往水库直排的,水库的水都不敢喝。这几年看着投肥养鱼的一个也没有了,农户家改水改厕,污水都处理干净了,垃圾都不往湖里丢了,水越来越清,心终于放下了。2018年起,就不再买水喝了。

从买水喝到舀水喝,罗雪华这些库区居民亲眼见证了黄石水库从浑水到碧水的变化。罗雪华是2014年从水库内黄石镇金洪社区五通组搬出,移居到现在的凉井居委会陈湾组,开始搬家想不通,现在觉得搬得好。

2014年以前,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黄石水库的水质是四类到五类水。从去年到今年的多次监测数据显示,黄石水库的绝大部分水质指标都在Ⅰ-Ⅱ类之间,尤其是对人体影响较大的重金属指标还低于Ⅰ类标准十倍。黄石水库水质不仅是黄石灌区37.5万亩农田灌溉的主水源,更是库区周边和下游群众的放心饮用水源。

“以前我们叫黄石水库,现在我们叫黄石湖,这可是我们桃源养在深闺里的一个宝湖,保护好它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水。”桃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春华说,一字之差,意境完全不同。

从黄石水库到黄石湖,短短几年,这一湖好水是如何养成的?

彻底告别投肥养殖

黄石水库调蓄能力强,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水质原来一直处于Ⅰ-Ⅱ类,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水库发展渔业经济,有40多个养殖户承包水面实行拦网养殖。部分承包养殖户进行投肥养鱼,导致水质逐步下降,渔业投肥、投饵料养殖,成为污染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

“我算得上是承包养殖的第一人。”在金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支部书记张新成告诉记者,他曾是水库拦网养殖大户,承包水面4000亩。他说,1997年就承包了水面,开始是人放天养。后来推广湖北养殖经验,从2004年开始,他和其他养殖户一起都开始投肥养鱼,他算了算,自己每年投进水库的肥料近百吨。

“投肥养鱼时,一年收入有几十万元,但作为一个本地人,看着水质越来越差,吃水还要靠买,心里也是很不好过,住在水库边上没水吃,说出去别人都不信。”张新成告诉记者,2014年上岸转型,他是最积极的。毕竟是黄石人,不能让子孙后代连口好水都喝不上。

转型后的张新成,带着曾经跟着他养鱼的16位库区村民开始承包建筑项目。近两年,他开始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2018年,他带领村民种植八月炸90亩,今年又种植布福娜(又称黑老虎)110亩,涉及农户100多户,其中养鱼从业人员60户。他说,到2020年,还要新增水果种植面积500亩。几年后,欢迎来品尝黄石水库的水果。

解决养殖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从2013年底开始,桃源县对黄石水库库区进行综合整治,全面取缔了库区拦网、网箱养殖。库区桃源县境内的17户拦网在2014年12月31日前全部自行拆除,260口网箱在2015年3月底全部拆除,收回水面2万多亩。并向拆除拦网和网箱的养殖户及时兑付了奖励资金,回购鱼苗近14万公斤,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700万元。

可是一库跨桃源、慈利两县,且是两个不同行政区划管辖的县,行动如何同步?经过多次联系、协商,2015年11月19日,桃源县政府和慈利县政府签订了《黄石水库水资源保护治理工作协议书》,桃源县向慈利县提供包干取缔经费,由慈利县政府负责实施其境内的拦网、网箱取缔工作, 并在以后每年给予慈利县一定的工作经费和库区发展资金。慈利县的整治从2015年11月25日开始,到2016年底,慈利县境内的30户拦网、353口网箱的拆除基本完成。

2017年1月10日,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常德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2017年3月,依据《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最后一个拦网养殖户退出,黄石水库彻底告别投肥养殖。

居民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

黄石镇芭茅洲村,是一个依山面水的美丽山村,属于离黄石水库3公里以外的水源地准保护区。

“我们这里2017年开始建污水处理厂时,村民们都无所谓,去年建好了,6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经过了净化,再也没有污水直排进水库了,大家都满意得很。”芭茅洲村村支部书记高秋文带着记者参观村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污水处理厂,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污水净化过程。

芭茅洲污水处理工程牌显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立方米,系统具有缓冲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记者看到,一个新修的堤坝将净水池和水库拦开,高秋文介绍,按照污水处理要求,净水池不能与黄石水库的水直接接触,这个坝就是起拦截的作用。

“这样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保护区内有两个。”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水库管理科科长黎业成告诉记者,近两年,对库区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的86户居民生活污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除两个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外,还有少部分分散居住的村民全部完成了改水改厕,到2018年,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对水库实现了零排放。

爱水护水植根人心

6月3日,记者站在船头眺望水库美景,一艘小船映入眼帘: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工作人员,手持打捞工具,正在湖面巡查。趁小船靠近我们的当口,记者看到他们的船舱里空空如也,没有巡查打捞上来的“战利品”。记者环顾湖面,湖面如镜,看不到任何漂浮物。

这是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为加强水库的水面保洁专门成立的水面保洁队。保洁队员25人,人均负责2000亩左右水面的日常保洁。保洁员在巡查打捞的同时,还负责辖区保护环境保证水质的宣传。

垃圾去哪儿了?无它,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这么好的水别说自己舍不得丢垃圾,看到有人往水里丢东西,当地村民都要加以制止。

为了让环境保护意识植根人心,灌区管理局也是下足了功夫。在库区乡村工作会议上明确学习要求;在库区及集镇人口密集处宣传政策、法律;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管理机制同步跟进。库区乡村成立了黄石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并落实护水员;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经批准成立水资源保护处,保护处在整个库区设立了6个管理站,实施库区水域的网格化管理;建立了桃源、慈利两县联系协商机制,每年召开两次两县县级领导参与的联系会,一月召开一次工作部门对接会,商议库区管理的相关问题,形成两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成立了黄石水库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涉及到库区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各行政执法部门实行委托执法,提高了违法事件的处理效率,确保库区有关不符合水源保护要求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按照国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和推进环境保护的要求,落实水库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县级河长一个月一次、乡级河长一旬一次、村级河长一周一次严格执行按时巡河制度,保护好湖水安全。

如今的黄石水库,犹如洞庭湖区一块碧玉,镶嵌在沅水大地,滋润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相关链接

常德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2014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2017年1月,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常德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达到192处,基本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在严格划定保护区的基础上,为有效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饮水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第一要务来抓,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项目审批、严禁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严格水体生态保护,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全力确保了饮用水安全;市人大、市检察院按照“一源一档、一源一策”的原则多次开展执法检查、执法督查和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全市累计关闭保护区内和周边污染源30处、取缔排污口8个,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80多个。

点击下图回看直播 ▼

直播图1.png

点击下图或扫码下载常德融媒APP ▼

image.png

编辑:肖芳影

广告